最近欧洲杯打的如火如荼啊,因为时间关系我看的大部分都是12点以前的比赛,巧的是立陶宛的头三场比赛全部都安排在了这个时间段内。连续三场比赛,立陶宛都输的十分憋屈,他们都曾在第四节领先过,可又都被有外线高水平持球点的球队轻松瓦解,东契奇/德拉季奇,福尼耶,施罗德,都能把萨博尼斯拎起来军训个没完。
立陶宛的后卫你说不厉害吗?那放欧洲也是有头有脸的,可真和NBA级别的明星后卫一比,那就是货比货得扔。
同样受困于后卫不行的还有克罗地亚队,都空有豪华的NBA级前场配置(立陶宛瓦兰+小萨+库尔明斯卡斯,克罗地亚有博洋+沙里奇+祖巴茨),被孱弱的后卫所连累,面对强队难求一胜。想想也是曾有欧洲天王马秀利奥尼斯的立陶宛,居然会因为没后卫被吊打。那其他球队难道后卫都那么厉害吗?是每个队都能拍出德拉季奇/施罗德/福尼耶的吗?当然不是,但是人家欧洲球队也想得开。如果培养不出,我们归化不就完了吗?于是我们看到希腊队归化了泰勒-多西(虽有希腊血统,还是归化),西班牙归化了洛伦岑-布朗,土耳其归化了拉金。后卫线实力强到溢出的斯洛文尼亚,没归化后卫,归化的是中锋迈克尔-托比,五年前他们夺冠的时候,队中同样有归化的内线兰多夫。
当然,这些球队加起来也没法国队狠,直接归化了MVP级别的中锋,恩比德。哪怕队中已经有了两亿先生戈贝尔。这是欧洲,这是过去三十年,篮球飞速发展,包揽了过去四年NBA常规赛MVP的欧洲篮球所作出的选择。队中没有合适的球员,那就归化,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爱国?谁敢说欧洲的球迷不爱国?随便看看波黑和斯洛文尼亚这些欧洲的弹丸小国赢球后,球迷和球队的热烈互动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是发自身心的。这时候你去文他们介意归化与否?我相信他们的球迷根本就不Care这事儿。
这就是世界篮球的现状。归化早就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了。不止是篮球,足球之类的其他体育运动也屡见不鲜。日本足球早在90年代,水平远不如中国,还一度希望能达到中国的水平,早早引进了贾秀全等球员去J联赛。后来他们也归化了三都主这样的巴西后卫。被归化的球员也很简单,既然自己的水平在高手如林的国家队根本排不上号,能代表其他国家去打国际赛事,也能一偿自己的体育梦想。
FIBA秘书长Andreas Zagklis在近期接受了欧洲篮球媒体Eurohoops的采访,谈到了归化球员的问题。他说:“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思考,讨论,并审查数百个球员的申请。国家队意味着代表你的国家。如果你问任何一个篮协,都会追溯国籍的问题。FIBA的作用是确保竞技平衡和体育诚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确保运动员和他们所代表的国家之间存在联系。”
Andreas Zagklis继续说道:“委员会已经针对归化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并且得出了结论。委员会一致认为,严格遵守至少要有11名本土球员并允许1名归化球员的规定,这样的平衡方式才是正确的。我们不打算改变这一规则。”
FIBA也早规定了,一个球队最多只能有一名归化球员。想把本国篮球的水平完全寄希望于归化球员是不现实的。归化球员的作用就是短期内补强本国球队的缺陷,提供即战力的。也许中华民族强盛的民族自豪感,让大多数球迷很难接受球队中有一名黑皮肤球员的存在。可不说国家队,就说中国的CBA联赛中,少过这样的外援吗?罗德,高德,积臣,多米尼克-琼斯,马布里,马尚-布鲁克斯,维姆斯。一个个的外援早就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为自己效力的球队立下过赫赫战功,给他们所在球队的球迷带来了数不清的动人时刻。说实话,中国篮协也归化不来当打之年的NBA球员,可如果选择一些在CBA征战多年,有球迷基础,得到过本国球迷拥戴的外援做归化球员,我觉得根本就无伤大雅。不止欧洲各国,亚洲的很多国家都在筹备着归化事宜,当年菲律宾归化布拉切,现在菲律宾也一直在美国劝说有菲律宾血统的球员选择为菲律宾效力。
还有球迷说为什么不抓青训,为什么不让高水平球员早早在国外锻炼。要我说这些问题和归化都不冲突。归化只是规则允许内,提高国家队实力的一个立竿见影的手段,并不会对我国篮球的整体水平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中国男篮早已不是亚洲的霸主了,最新一期FIBA的实力榜单上,中国男篮只排在亚洲第七。我们已经落后了,为什么还要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呢?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黑皮肤黄皮肤,穿上中国队球衣,我就默认他是中国队的一员。早在大唐盛世,长安就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成为各民族的聚集地,成为全世界的中心。1000多年前中国都可以容得下各国的人才,今天的中国,难道还做不到当年的事情?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完全支持国家队归化高水平的球员。而且可以长期有归化球员。反对的朋友,不妨多看看欧洲杯再做定论吧。